[3.24.7b-8a] 林前10:12;弗1:13-14 普遍呼召與特別呼召
保羅在林前10:12所說的,並非是反對信徒享受真實得救的確據,乃是勸導他們不要倚靠屬肉體的愚蠢自信,因這樣自信導致自大、驕傲以及藐視他人,除滅了謙卑和對神的敬畏,使人忘恩負義。保羅吩咐他所教導的外邦信徒,不可因猶太人被棄而他們取而代之,就驕傲自大,輕看猶太人(羅11:18-24)。他也叫我們存敬畏之心,這不是要我們灰心失望而動搖,而是要使我們謙卑地接受神的恩典,全然信靠他之心絲毫不減。
此外,保羅在羅馬書11章所說的並非針對信徒個人,而是針對猶太人和外邦人。因當教會開始分門別類,成為兩派對立紛爭時,保羅就告誡外邦信徒,雖然他們取代了原是被分別為聖的猶太人,然而這應當使他們懼怕和謙卑。因為他們當中有許多人自高自大,保羅制止他們虛妄自誇,是有益的。如此勸誡不是叫我們失去得救到底的確據,因我們的確實盼望包括未來,直到永遠。若是懷疑我們將來會失落,則是與此盼望的本質截然相反。
基督所說的「被召的人多,選上的人少」(太22:14)常被嚴重的誤解。然而我們當謹守從上述教導所清楚看見的:有兩種不同的呼召。第一種是普遍的呼召,神藉此呼召經由真道的傳講,不加分別的召請所有聽道的人都來歸向他,甚至包括那些聽道卻拒絕領受的人,福音是死的香氣叫他們死(林後2:16),這呼召作為他們更加被定罪的緣由。第二種呼召是特別的呼召。這呼召是專門針對信徒,神藉著聖靈內在的光照,使所傳揚的真道住在他們心中且結出得救的果實。然而他有時也使一些人暫時受光照而聽從這呼召,後來因他們忘恩負義而背道,他就公義地離棄他們,他們就陷入比先前更大的黑暗中。
基督看見福音廣泛傳開,許多人藐視之,只有很少人會正視看重,他就說比喻敘述神是大君王設擺筵席,差派臣僕四處邀請眾多人參加,然而幾乎所有的人都拒絕,因他們都找藉口不來;在他們拒絕之後,君王就差遣僕人在岔路口,召一切所遇見的人來赴席(太22:2-9)。到此為止,顯然人人皆知這比喻指的是「普遍呼召」。
然後他繼續說:神是好主人,環繞各桌和藹可親的歡迎所有客人。他若找到沒有穿禮服的人,就必不允許這人因穿著不當,以污穢的衣裳使自己的筵席蒙羞(太22:11-13)。我們承認這句話是指那些告白信仰進入教會(赴筵席)卻未曾披上基督的聖潔(未穿潔淨禮服)的人。神絕不會一直容讓這樣的無禮羞辱來腐蝕他的教會,必定將這些邪惡的人趕出去,這是他們罪有應得。所以,被召的人多,其中蒙揀選的人少。
然而我們並非教導這普遍呼召是信徒所應當根據,來證明自己蒙揀選。因為惡人同樣也受這外在呼召,然而選民領受此呼召時,隨之而來的是內在的特別恩召,帶來聖靈的重生(多3:5),這是信徒將得基業的憑據和印記(弗1:13-14),印記在我們心中(林後1:22)直到主再來的日子。
綜上所述,雖然假冒偽善的人,外表假裝敬虔,像是真敬拜神的人,然而基督卻宣告說:他們將從自己所不當佔據的座位上被趕逐(太22:13),正如詩篇所記載:「耶和華啊,誰能寄居你的帳幕,誰能住在你的聖山」(詩15:1),「就是手潔心清、不向虛妄、起誓不懷詭詐的人」(詩24:1;詩15:2),以及「這是尋求耶和華的族類,是尋求你面的雅各」(詩24:6)。因此,聖靈勸信徒當忍耐,免得因以實瑪利人混入教會而痛苦煩惱,因他們將被揭露且極其羞辱地被驅逐。